博客年龄:18年4个月
访问:?
文章:9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郭玉波职业:编剧,影视制作人主要作品:电影:《武术班》(曾创下电影频道外购片最高价记录、曾在2009年中国首届亚欧文化艺术节亚欧电影展播中作为闭幕影片播出) 《中国功夫》 《侠捕》(我为花狂》

《007大破天幕危机》评论 (转帖)

2013-06-15 11:55 阅读(?)评论(0)

   导演门德斯用一种很007的方式告诉我们:许多辞旧迎新的东西要映衬的恰恰是一个怀旧的主题:车还是要开老的好,刀还是要比枪管用,特工也还是老的好,英国子民们请放心吧:时代在变,邦德却是万万不会变的,用最传统的方式面对新的未来或许也是一种革新。于是在片尾我们看到:未来的邦德回到了50年前的办公室,M 归回为男身,MoneyPenny 也从加勒比海的女妖穿越而来。

 

最新一集的邦女郎带有东方色彩

 

  第23007暨五十周年纪念版没有辱没整个系列的名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一部007,没有之一。挑选执导了《美国丽人》、《革命之路》等文艺片的山姆·门德斯来担纲本部007导演,也被事实证明为是投资方的神选择。最重要地,借这部作品,所有参与方终于可以荣幸地表达对原著者伊恩·弗莱明的敬意。在《天幕坠落》中,007回家了。

 

  回顾整个系列走过的五十年历程是件让人小有唏嘘的事。正如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其所处时代精神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反映一样,电影也不例外,007系列更堪称典范。早期的007电影充满六十年代好莱坞通俗电影的浮夸味道和卡通色彩,有时你甚至分不清是在看军情六处传奇特工大战各种坏蛋的故事,还是根本就在看铁壁阿童木。1989,按某些学者的说法,标志着短暂二十世纪(相对于漫长的十九世纪”)的终结。

 

  这一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结构经历了剧烈洗牌,被精心构造起来、作为战后四十五年冷战式和平保证的雅尔塔体系,至少是其欧洲部分,土崩瓦解,从而宣告了冷战的落幕和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也宣告了全球关键情报机构使命和导向的再定位。不知是否是巧合,冷战时代最后一部007就定格在了1989年。那一年的《杀人执照》以塑造出一位为私人事务孤胆复仇的邦德形象而让所有粉丝大跌眼镜。也是在《杀人执照》中,影迷们看到了男性M的最后一次露面。而他的再次回归要到23年后、整部作品五十周年之际——在这部《大破天幕杀机》中。

 

  在这23年内担当邦德顶头上司的是位女性M——我们至今不知她的名字。M是个代号,就像007一样。邦德如果牺牲了,还会有其他特工接替这个代号。Double O情报员是MI6一线特工(Field Agent)的最高职位,但正如M所说:这也意味着不仅他们的职业生涯并且物理生命也是短暂的。世界并不因两大集团冷战对抗的结束而变得更加安全。后冷战时代第一部007《黄金眼》证实了这一点。苏联留下的遗产是巨大而深远的。国家四分五裂,在政权交接的混乱中,常规或核武器库中的任何流失都是常见、不可避免但却为世界尤其是西方无法承受的。在《黄金眼》中,邦德击杀了自己曾经的好友、阴谋勾结俄国军方内部蛀虫的恐怖分子、叛变的前军情六处情报员006——毫无疑问,这也是Double O情报员短命的另一种方式——作为叛徒。在这些人承受的非人压力下,叛变是太常见的事。叛变的情报员越优秀,反过来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就越大。所以情报员们都是双刃剑。而管理他们、与他们有效沟通、取得他们信任的重任就落在M身上,无论这个M是他还是她。《大破天幕杀机》中,邦德不得不再次与一个辜负了M、也为M所辜负的叛变情报员较量,而正是这次较量,葬送了M的性命。


因为部分场景在上海拍摄,最新一集007被指讨好中国

邦德来到上海,俯视申城夜色

 

  总体来说,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的007代表了后冷战时代、尤其是克林顿时代的一种乐观昂扬情绪。这仍然是一个被炫目高科技装备武装起来的007,只是淡化了电影早期那种儿童气的卡通色彩。这一时期的007,场面宏大壮丽,充分展现了新时期电影技术水平。但影片风格却与六十年代有很多相似,都是虚浮夸饰、阳光明媚、没心没肺的。邦德在这些影片中是一个,按存在主义的说法,被抛入既定环境下的没有历史的人物。他总是痛惩坏蛋、坐拥美女、大获全胜。从他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全能超人,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事实上观众根本不关心他是什么样的人,影片并不引导他们去关注人物内心,而只是简单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那些能够本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事物上——超炫科技、精彩打斗、刺激追车、壮观背景、三点美女等等。这些麻醉剂似的东西正如九十年代至两千零八年前的地产泡沫,唤起大众脊髓反射的欢愉感、赢得所有人的无脑欢呼与喝彩。


黑人女星在《大破天幕杀机》中也尤为抢眼

 

  突兀的转折来自2006年的《皇家赌场》。当丹尼尔·克雷格被宣布为下一任007人选时,《卫报》讽刺道:选错了吧?这位应该演克格勃吧。后来……后来,《卫报》就被打脸了。《皇家赌场》的惊艳出世不仅证明投资方眼力过人和对007电影品牌的责任感,并且再次证明这一电影系列不愧为捕捉时代精神变化的风向标。不知是什么让制片方想起了在他们肆意胡诌的编剧之外,还有一位伟大原著者的存在。而这位原著者的作品比他们的浮夸剧本千百倍地重视人物内心冲突、性格塑造和价值观提炼。007电影终于从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天空降到了严肃灰暗的现实主义地面,这一趋势,伴随着2008年地产泡沫的破灭,在《皇家赌场》下一部、正是于2008年上映的《量子余情》中达到了高潮。

高科技元素一直是历来007系列的卖点

 

  高科技含量十足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了、普通人看不懂的复杂衍生品合约闯下大祸了,新颖、高端、炫目的事物并不像它们初看上去那么美好。退潮之后留在沙滩上的东西才是实在的,虽然它们在大潮汹涌时朴素得过于不起眼,但正是它们,是人类可以永恒依赖的事物。于繁华中见寂寞,人类仍旧需要这种古老智慧。

  山姆·门德斯吃透了由《皇家赌场》和《量子余情》暗示出的时代精神风向的重大转换,并继续在《大破天幕杀机》中将它推向前进,使它头一次由被前两部暗示出的价值观一变而为一种被尖锐、彻底和无比清晰地表达出的精神理念——万千繁华也如过眼云烟,回归吧,回归到那些朴素而伟大的精神原点,那些可依赖和可信任的事物,那些我们乡愁所系的地方——回到家!谁能说由《大破天幕杀机》画上最终章完美句号的前传三部曲不正是007系列回家的路呢?

 

  还记得《皇家赌场》带给观众的新鲜感吗?邦德突然由一个久经世故的魅力熟男变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会犯一切新入行者都会犯的各种错误。但短短两集之后的《大破天幕杀机》中,这一形象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颠倒——邦德老了。他不再百发百中,而是能在追击敌人时屡次射偏;他在泳池里游上个百米,上岸就能气喘吁吁;他臂力不足,抓不住观光电梯下的单杠,差点坠落以身殉职。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英国元素

 

  影片不断用这些细节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明显在生理上已经垂垂老矣的邦德。但更严重的是文化和精神上的落伍。在敌人用一台电脑就可以打入军情六处总部大楼、闹得天翻地覆的时代,他还在用直板剃刀。这让我想起另一部间谍题材的英国影片《第八页》。

  同样是一个廉颇老矣的主人翁,被他的同事讥讽道:Wake up, John, 21st Century. 是啊,邦德,连同比他更老态、更迂阔的M,都已经不适合21st Century了。他们属于一个更遥远、更古典的时代,一种由他们的母校剑桥大学的气质所代表的时代;而他们的敌人,此时却是先进得武装到牙齿。

 

  这次的敌人Silva是前军情六处的杰出特工,电脑天才,在97年中英香港交接时因擅自侵入中方信息系统而被捕。M顾全两国关系大局,放弃了营救,并与中方达成一名换五名的交易,事实上等于出卖了这个情报员。他受尽折磨,怀恨在心,后来组建了自己的恐怖分子组织,策划多起袭击,更发誓要对M复仇。

中国元素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神秘色彩

 

  他盗窃了英国及北约各国在全球各个恐怖组织中卧底的特工名单,每周公布五名,发布在Youtube上。有些卧底特工来不及撤出,被冷酷地杀害了。他更是直接侵入M的个人电脑,肆无忌惮地告诉后者自己的计划,要她反思自己的罪行”(指当年出卖他一事)

军情六处的名誉大受打击,处于舆论漩涡中;首相召集了听证会,要作为部门负责人的M给出解释。在锁定了目标嫌疑人后,M派出邦德将此人绳之以法。谁料 Silva本领过人,居然再次用黑客手法逃出生天,还袭击了M的听证会。这一系列事变迫使邦德认清了形势: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对抗,他和M已经不是敌人的对手。而敌人是不追杀M到天涯海角不会罢休的。于是,他当机立断,擅自裹挟M去了一个决战之地,一个用他的话说:我们俩可以有用武之地的地方”——邦德家族的老屋,小邦德度过了自己童年直到父母在滑雪事故中丧生的故居——Skyfall

 

  这片属于邦德家族的Property叫做 Skyfall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坐落在粗犷寂寥的苏格兰原野上,每逢黄昏,举目远眺,阴云压城,天垂四野,如幕将合。近四千年前,凯尔特民族就在这壮美奇丽、撼人心魂的自然景观中繁衍生息。从这片土地走出了亚当·斯密、约翰·穆勒等奠定了英国核心价值的伟大人类思想者。手风琴、男式短裙这些至今为王室贵族专享的礼仪器具、代表全英国民族形象的文化符号也都出自这片土地。

异域情调也是007让人着迷的地方

 

广袤苏格兰山地原野的每一尺、每一寸,都浸透了这个情愿在山涧、海洋和天空与敌人血战到底也决不投降的民族的坚韧和傲岸。如果说邦德和M还有什么指望的话,那他们也就只能指望这种坚韧与傲岸。看看他们的武器装备吧,for god’s sake,这是007历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在这之前,Q只给了邦德一个信号追踪器,后者正确地称之为:一个Radio. Q居然还鸡贼地刻薄道:怎么?你难道还想要炸弹笔?那玩意儿可彻底落伍了。熟悉007的观众当然知道炸弹笔皮尔斯·布鲁斯南时代007的主要高科技道具。讽刺的是,这回的Q不再是卡通色彩浓厚的发明家老爷爷,而是一个典型的年轻Geek. 技术主管年轻化了,装备反而原始了。但这还算好的。

 

  在 Skyfall的决战中,邦德、M和一个Property的老管家,只能依靠祖上传下的单管猎枪、钉子碎玻璃做成的脏弹、煤气罐、甚至匕首等等这些普通市民自杀设施,来对抗拥有武装直升机和连发冲锋枪的十几号敌人。所有这些情节设计都是刻意的。因为整部影片的主旨就是:老人有老办法,而老办法最可靠,小米加步枪终将赢过飞机加大炮。是的,也许我们落伍了,但英国的立国精神不变,英国人勇敢、顽强、肯牺牲、愿担当、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不变!即使只有猎枪和匕首也要狠狠地打击敌人。

 

  最终,邦德果然用一把匕首结果了Silva的性命,但这已经无法挽回M身负重伤、壮烈殉国的命运。邦德哭了,这个姓硬骨头的男人哭了,这个从小父母双亡、由英国政府抚养长大、多少在M身上看见母亲影子的汉子哭了……“孤儿是入行首选,如果我们还记得M的这句话,多少可以合理揣测:Silva大约同样是孤儿;他和邦德同样在M身上寄托了英国人忠于女王的典型恋母情结;也正因此,当同样被M在私情和大义、个人牵挂和国家利益的艰难抉择中无奈而又冷酷地出卖后,都感到难以接受。

    所不同者,性格、信仰和人生哲学引导他们对相同命运和处境做出了不同反应:就像一对单身母亲膝下的boys, 一个非要找母亲讨个说法否则至死不休,一个早早学会了用专业态度、沧桑饱涣的醇厚历练和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压抑住私人委屈。

 

  影片结尾,化名Eve的正面邦女郎(总是分正、反面邦女郎)接受了邦德的建议,不再出任一线特工,而是选择了take a desk,做文职工作。当邦德请教她芳名实姓时,一个令影迷震惊的回答出现了:Moneypenny. 她这样答道,name’s Moneypenny. 原来如此,这就是那个在港版007字幕中被译为钱斑霓的著名女士,007随时调戏、从未上床的红颜知己,其于M正如Helen Gandy之于埃德加·胡佛的MI6高级秘书,几乎007每集必出场一次的Moneypenny!

Gareth Mallory,那个由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在上头压力下强迫M退休、并奋不顾身为其挡了子弹的内阁情报主管官员成为了新一任M——他,就是那个贯穿从《诺博士》到《杀人执照》的整个冷战时代007系列全篇的男性M。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前传暗示。But, wait a sec, 似乎哪里有些不对。Moneypenny何时变了肤色?男性M又怎么可能出现在后冷战时代的21世纪?这,就不能不归结于整个五十周年纪念版创作团队的匠心独运了。一切周环往复,一切又万象更始。于是一切成了一个魔环,而007就是那不死的环形使者

最新一集的邦女郎

 

山姆·门德斯作为电影的作者,除表现出高超的动作片执导水平,还不时流露出无法遏制的文艺范儿。上海摩天楼上的打斗,他用近似中国皮影戏的剪影来表现;天幕低垂的苏格兰荒野上,落日余晖映射出Skyfall的斑驳壁墙和室内的昏暗阴影,似乎诉说着它可追溯至中世纪的久远历史。导演借这种光影效果的语言在表达:这里,就是邦德绝圣弃智、选择回归到英国民族精神原点和自己心灵成长原点的后生死地

Silva与邦德的第一次见面,电影用了一个景深长镜头来表现。 Silva 从一扇门后出现,开口就向邦德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一边讲一边步步逼近邦德,等到邦德身前站定,故事也说完了。类似这种桥段都极大提升了《大破天幕杀机》的艺术品位,为将此作打造成为既叫好又卖座、兼具商业可观性和审美赏析性的史上最好007电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姆能执导出这样的作品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一位以文艺片享誉世界的导演突然出马执导出一部商业动作片还如此成功,不能不让人对其有新的认识;情理之中,是因为山姆本是土生土长、受过莎剧熏陶教育的英国人,他能够在本片中如此深刻把握和精彩刻画英国民族性格,并不令人意外。更不用说他的艺术气质正适合这部理念上复古的007

 

  本片另一个主要噱头当然就是涉及中国的那些戏份,正是要审查这些戏份耽搁了时间,否则,此片在大陆是有望与全球同步上映的。至于上海胜似纽约、极具后现代感、让人不知怎么恍惚想起《银翼杀手》的刺目繁华,是否也可视作本片反复申陈的新/旧辩证法的复调表达,只要不冲淡全国上下开完大会的喜气,观众就尽管见仁见智吧。

 

  最后修改于 2013-06-15 11:56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